用阴阳八纲辨证理论解读和归纳伤寒论理论和条文,历史上,庆云阁先生当属第一人。庆云阁,清末民初人,学术受黄元御和徐灵胎的影响,但是,在方证分类上,独树一帜,明确的运用八纲分类法,进行方证归纳和分析。虽然没有认识和理清三阴三阳六纲理论的内涵,但是,能够通过机械的八纲辨证法认清表里、虚实、寒热是经方辨证实质,亦堪称明智。
我们看一下庆云阁先生在所著《医学摘粹》当中自序,足以说明问题。
自叙
粤自轩岐立言,仲景立法,遂为后世医学之祖。而《伤寒》一书,尤无法不备,无病不疗,洵为医 林之至宝。但注《伤寒》者,不下百余家,纷纷聚讼,互相抵牾,抑且篇章次第,任意倒乱,致令阅者 心迷目眩,莫得适从。
余读徐氏《伤寒类方》,见其从流溯源,芟除一切葛藤,颇觉精简可取,但彼就方分类,而表、里、寒、热、虚、实并未分焉。
余留心《伤寒》十余年,朝夕揣摩,颇有心得,因手辑 一编,卷首仍按照黄氏所着《伤寒悬解》,将六经纲领厘清,某经应现某证,某证应用某方,条分缕晰, 令人一目了然。
后因分为十六证,按证类方,将表、里、寒、热、虚、实之专证、兼证,分类列清,一类之中,先论证,后列方,并节录黄氏方解,务求明白简当,俾后之读《伤寒》者,按经认证,按证寻方, 头头是道,庶无望洋兴叹之虞矣。
光绪二十一年岁在乙未二月六日云阁氏自叙
再来看一段他的学生的赞美序文:
“今幸遇庆云阁先生临学,手出《医学摘粹》一书。范读之恍然如得渡津之宝筏焉。观其所着伤寒,将表、里、寒、热、虚、实之专证,兼证,分类列清,以补原书所未及,发二千年未发之秘,真仲景之功臣也。所着杂证,专取古方。其有古方所未备者,即取时方,亦必合乎古法,纯与伤寒金匮一气贯通,酌古准今,悉臻美善,先生煞费苦心矣。”
从上面的序文中,我们看出,用八纲辨证法归纳和理解伤寒的所谓“六经”条文方证者,当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庆云阁先生。
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实际翻阅《医学摘粹》一书。
民间中医、业余爱好者、江湖游医的概念界定
中医界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朝代能够比现在更混乱的了,比如,正统经方学术,人才缺乏,时方学术,也是青黄不接,甚至西化严重。加上各路江湖人马,纷纷出炉,利用中医名义,干着些败坏中医名誉和学术的勾当,以求得巨大利润,在这中医生死存亡之秋,这样的医界环境,不得不令我们中医人士担忧,因此,为了让人们对中医界有个大概的认识,对一些自称中医人的身份有个辨别,我们有必要公开说明一下:
1、官方的中医,吃政府俸禄者,过去古代叫做“医官”,现在就是指在公立医院有正式编制的执业医师。这个不必解释,大家都会明白。
2、民间中医,过去古代,起码从唐朝一直到清朝,国家医事制度规定,指的是户籍上带“医”的字样的祖传“医户”,不得参加科考,只能代代相传,政府给予行医资格,在民间开业,也可以参加历年举行的医官考试,求得功名。史书上称“民间”医户,管理是很严的。
而现代一般对“民间中医”的界定是:民间中医系指正规或非公立的,以师承、家传、自学等非正规中医学历教育形式掌握中医药理论、方药、正骨、针灸等治疗方法,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个体执业者。
大家看清楚,“民间中医”指的是政府承认的,个体开业的,有资格的中医师。
这个,和古代的医户资格相类似,都是个体医师。
这个称呼,不是随便的叫的。
3、业余爱好者,这个人群很大,是中医事业的热情支持者和坚定守护者。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见的学问大家,对于有大成就者,虽然没有医师资格,但是我们也可以认定为“民间中医”,这类人,包括古代历朝政府也会给予破格资格认定。
而其余的广大爱好者,所真心寻求的,是掌握医学知识,甚至拜访名家,用自己所学,为自己、为家人,乃至为朋友和社会提供健康帮助,真心好学,谦虚谨慎,从不制造谬论和邪说,从不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主动维护中医形象和声誉,他们为中医的立足和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4、江湖游医,目前这个群体十分庞大,喜欢以“民间中医”称号自居,不务正业,不学道德,看了几天医书,就以为天下无人,到处周游列国,制造歪理邪说,对有资格的专业人指手画脚,肆意谩骂,每日在网上游手好闲,到处指责和捣乱,甚至耍出无赖嘴脸,不知羞耻。在生活中,对病人草菅人命的做各种试验,用歪理邪说去害人敛财,俨然
成了一个真中医,成了中医大师级的人物,把自己看成了中医的代言人。这类人,严重污染了中医环境,破坏了中医名誉和形象,被呵斥后,则嗔恨心和嫉妒心顿起,废寝忘食的对他人进行诅咒和诬陷。
更为可怕的是,这里面有一部分人,除了具备上述行为之外,更加利用江湖手段,制造“天医”、“神医”,搞能掐会算,自以为是几百年才出来一个的大圣人,利用中医大师名义,笼络一些不明真相的粉丝和一些“小”江湖游医,俨然成了一张黑网络,去坑骗大众,大肆敛财。
我们再看看干祖望老先生的一段肺腑之言:
《易经》、五运六气
这一大盆污泥浊水中含有大量的胶和漆,要一沾身上,就难以洗刷得掉,真“附骨之疽”。甚至部分中医(当然微乎其微的少数)还认为中医“生命之源”,中医精髓所在之处,甚至也出了铁杆“卫道之士”。1957年章次公提了“五行值得怀疑”之后“言犹在耳”“绕梁之音”未息,全国中医讨伐之声遍地烽起,一场“五行大辩论”论了两年多,弄得章次公成了中医罪人、歧黄逆子。四十二年后的今天又提到这个敏感的“国王的新衣”者,否也要步章氏后尘?成了第二个章次公或第二个小孩子?那就看你的造化了。
不过读通了中医经典著作,没有凭《易经》来治病的论述,即使接触过数以百计的大名医,也未见到他们用《易经》来治病。不知怎样一夜之间“起龙翻燕,照夜烛天”般冒出了《易经》治病。一如出之一辙的柯云路也在一夜之间发现了新《黄帝内经》,使早已神通广大、神迷意夺的神医胡万林如虎添翼、锦上添花而更神采飞扬,把他由柯云路执笔的美丽神活也更神彩到神之又神。可惜的祸福无常,神狗乾郎的神医神差鬼使的接驾到牢狱里,终于神飞魄散在神怒人怨声中暂时画上一个休止符号。
尽管中医又加上《易经》而丰富了你的祖遗宝库,同时又有《中国医易学》、《医易启悟》与《名医与周易》等落英缤纷,满天飞舞的出版物,一时间遮天铺地的出来,正振兴中医的大好机会,可不争气的打滚在临床第一线的中医们,对此外星飞来的桂冠,受宠若惊地不敢“哂呐”。
再说五运六气,的的确确中医的中心内容,而且昔者你不懂它你就无法成为高级中医。它在中医学的身份、地位、实用,完全和儒家(专业文化的学者)中的八股文一模一样,你不懂就根本无法进入儒门,它的身份、地位之高,不言可喻。但谈实用,老实说,比“卫生纸”更不如。卫生纸使你卫生清洁,而它则反而泼你一身污泥浊水。笔者曾在1999年第20卷4期《江苏中医》上发表了“闲话运气”的小文章,把它批驳得体无完肤“(33页)。可能象你大名医,我则小人物,而专业于小到无可再小的小科,人微言低,谁都不屑与你计较。再则50年代与21世纪除夕,时代不同了,思想变化了,所以过了半年,太平无事地一无反应。你说没有,那也不事实,也接到了几封表示共鸣、欣赏、赞美的嗜痂之癖的同行或其他读者的书信。
其实我早就估计不会有人来批驳的,昔者有见识的大名医,早就否定这个五运六气了。如:
何梦瑶(1693-1783)曾谓“运气之说,拘牵不通,固为有识者所不信”(见《医碥•运气说》)
曹赤电(1878-1956年)在吴鞠通(1736-1820年)《医医病书•运气论十四》篇后注:“按司天运气之说,黄帝不过言天人相应之理(这人与他周围环境统一论)。后人以为年何气司天,民生何病,拘定何药,堂千万人之病,一一与之尽合,不许一人生他病乎。此皆固执不通之言,误人不少”。
章太炎(1869-1936年)在《章太炎医论•猝病新论》(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也批判这种毫无一用的唯心运气学说,写了不少使人共鸣而信服的言论。
1.总体看,在病魔面前,医学技术永远是被动者和失败者。
2.医学技术,只能有限的真正解决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其余都属于维持和姑息性治疗。因此,不要对医学的期望值太高。
3.保健预防最重要,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那是太奢侈的行为,很难做到。
——40年学医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