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广英整理微信交流中的几种观点:
1、脱离一,去谈人的个体,问题就大了!就离题万里了!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阴阳离,神机灭!目前的很多所谓的中医,都是伪的!缺少整体系统系统思维!不知道“至道在微”!
2、内经讲,形乃神具乃成为人。有神有形成为人。计算机出问题,基本是软件问题。人生病是神问题,内经讲病是因为神失守,神去则机息。
3、天时地利人和,从外界因素说;天>地>人,从内因说;人>>地>天。
4、对《內经》应有全盘的看法,不管从哪一角度看《內经》里,首先強調的基楚是阴阳精与通天之真气为动力因,形神合一为天年之果。
以上论述已经不是两个要素的思维,而是一种很明显的两个要素加上两个要素互动整合涌现出三个或者更多要素的表述,最终三个(或三个以上)独立要素之间每个要素既是其他要素,也不是其他的要素,天地-人,阴阳-人,精气神-人,形神-人,软硬件-计算机,阴阳精、通天之气-形神合一。这与天主教圣父、圣灵、圣子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见图),是“什么是什么”也是“什么不是什么”都无法单独表达的,只有依托图像结构(“一”)才能够表达的一
此图引自《图解圣经》种人类思想意识(见图)。在这种人类意识和思想表达中,“人”的概念始终是自然要素和关系抽象形式的整合表达,而且是软硬件综合能动的表达,没有物质的刚性堆积,也没有某一个单一要素的绝对代表和隔断,与我们看到的人形实体和实体人形是完全不同的,是在实际感受中无法直接作具象对应的“人”,但是又是实际存在的自然之“人”。这个“人”的范畴是解剖学无法表述的“人”,是“形而上”范畴的“人”。这个“人”永远是天人相参的,永远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具有认识涌现性和解读的“人“。这就是中医的,也是道家的“三者不可致诘故混唯一”的思考,也是西方天主教的基础思考(见图)。
《内经·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前提原因,“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是结果。没有充分和终极的抽象对于“人”的认识和解读总是无法做到“形与神俱”。《内经·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天”有“天度”,“地”有“八方九宫”,“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通过太极图构造体系的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卦象系统也属于一种表达形式)可以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然其要一也”和“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的对于“人”的生命的认知和解读。这就是中医的前科学唯象思维体系,这个体系是天主教和佛教所没有的,也是现代科学所没有的。
阴和阳既是具象又是抽象,其中有看得见的黑白成分也有看不见的过程、结构和关系成分,其中超越视觉、触觉、听觉的既复杂又简单的思想认识在人类直觉感受抽象的过程中被老子总结为“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经过“一”的能量几何学的结构处理人们得到太极图的象的几何形式的结构体系,于是整体的思维就能够得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不再混沌),地得一以宁(不再有危机感),神得一以灵(‘自由是对必然的认知’),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有的版本‘贞’为‘正’,“贞”同“真”),其致之”的清醒、涌现和可操作。
从认识“三者不可致诘故混唯一”的存在决定意识和直觉实现真知到“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主动性质的、精神意志的反作用,这是一个人类认识的完整过程和全部基本内容,要保持认识为完整真实,“抱一以为天下式”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中国道家和中医的基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