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遣策札記

2011年4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了海西漢昏侯墓。2015年7月,在劉賀墓主槨室中發現5200多枚簡牘、110枚簽牌。[1]最新一期《文物》上,公佈了一枚簽牌的圖片和一些遣策辭例。[2]現在,我們想就這些內容進行探討,以就教于方家。 
  簽牌:第百一十。白丸畫帛一匹。銀五□。絳繡笥盛。 
  “丸”,讀爲“紈”。《急就篇》卷二“縹綟緑紈皁紫硟”,顏師古注:“紈,即素之輕細者。”[3]“白丸”之“丸”指質料,不指顏色。 
  “畫帛”,在此應爲一種絲織品,亦見於傳世文獻。《尚書·顧命》:“東序西嚮,敷重豐席,畫純,雕玉仍几。”孔安國傳:“彩色爲畫。”孔穎達疏:“《考工記》云:‘畫繢之事,雜五色。’是彩色爲畫,蓋以五彩色畫帛以爲緣。”[4] 
  “絳繡”,亦見於山東日照海曲漢墓出土遣策M130—03正:“絳繡被白緣。”劉紹剛、鄭同修兩位先生指出:“絳,《說文·糸部》:‘絳,大赤也。’繡,《說文·糸部》:‘繡,五采備也。’段注云:‘《考工記》:畫繪之事集五采,五采備謂之繡。’又云:‘今人以針縷所紩者謂之繡,與畫爲二事。’絳繡即爲在絳色的織物上繪彩畫。”[5] 
  “笥”,指裝衣服的竹簍。《漢書·貢禹傳》“故時齊三服官輸物不過十笥”,顏師古注“笥,盛衣竹器”。[6] 
  “紫丸上衣五”。《說文》糸部:“紫,帛青赤色。”衣部:“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7] 
  “絹丸上衣四”。《說文》糸部:“絹,繒如麥䅌。”[8]《說文解字注》糸部:“絹,繒如麥䅌色。”[9]如果“絹”字不誤,在此應指顏色,指“麥䅌色”。 
  “黃丸合袍一領”。《說文》黃部:“黃,地之色也。”[10]“合”,當讀爲“袷”。《漢書·匈奴傳上》“服繡袷綺衣、長襦、錦袍各一”,顏師古注:“袷者,衣無絮也,繡袷綺衣,以繡爲表,以綺爲裏也。”[11]“袍”,指長衣。《急就篇》卷二:“袍襦表裏曲領帬。”顏師古注:“長衣曰袍,下至足跗。”[12] 
  “二幅細地宜子孫被”。二幅,疑指布帛的寬度。《漢書·食貨志下》:“布帛廣二尺二寸爲幅,長四丈爲匹。”[13]蔡邕《女戒》:“帛必薄細,采必輕淺。”[14]《三國志·魏志·東夷傳》:“今以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縐粟罽十張﹑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答汝所獻貢直。”[15]“細地”,指細緻的底子。“宜子孫”,吉語,此處應指被子上繡有“宜子孫”的字樣。1995年10月,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漢代精絕國遺址)的一座夫婦合葬墓(95MNIM8,相當於東漢末到魏晉時期)中,“男尸……衣襟、衣下擺用絳地‘安樂繡’、‘宜子孫’錦縫製”。[16]可茲參照。 
  “筒布複絝一兩”。“筒布”,傳世文獻中有“筒中細布”。《晉書·王戎傳》:“南郡太守劉肇賂戎筒中細布五十端,爲司隸所糾,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然議者尤之。”[17]《世說新語·雅量》:“王戎爲侍中,南郡太守劉肇遺筒中箋布五端,戎雖不受,厚報其書。”[18]《文選·左思〈蜀都賦〉》:“黄潤比筒,籯金所过。”劉逵注:“黄潤,謂筒中細布也。”[19]“複”,見於《急就篇》:“襜褕袷複褶袴褌。”顔師古注:“衣裳施裏曰袷,禇之以綿曰複。”[20]“絝”,即“袴”。《漢書·司馬相如傳上》“絝白虎”,顏師古注:“絝,古袴字也。”[21]《急就篇》卷二:“襜褕袷複褶袴褌。”顏師古注:“袴,謂脛衣也,大者謂之倒頓,小者謂之。”[22]“兩”,《詩·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孔穎達疏:“屨必兩隻相配,故以一兩爲一物。”[23] 
  “細練中襌一”。“練”,《說文》糸部:“練,湅繒也。”[24]《急就篇》卷二:“綈絡縑練素帛蟬”。顏師古注:“練者,煮縑而熟之也。”[25]“襌”,整理者誤釋爲“禪”。“中襌”,亦見於傳世文獻。《漢書·江充傳》:“充衣紗縠襌衣,曲裾後垂交輸,冠襌纚步搖冠,飛翮之纓。”顏師古注:“襌衣,制若今之朝服中襌也。”[26] 
  “烝栗上衣一領”。“烝栗”,當指某種絲織品。 
  “銅刀一”。“銅刀”,指銅質刀。 
  “長安木小盤卅七”。“長安”,不知是否指的是“長安”城,還是吉語。“木小盤”,指木質小型盤。 
  關於海昏侯墓出土遣策的內容,雖然目前公佈的並不多,但是,“絳繡”、“宜子孫”、“地”、“筒布”等語詞,或見於同時代的出土文獻,或見於時代較晚的傳世文獻,或見於出土實物。由此可見,這批材料對於西漢名物研究非常重要。 
  
[1]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考古》2016年第7期。 
[2]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荊州文物保護中心:《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簡牘》,《文物》2018年第11期。 
[3]史游撰:《急就篇》,岳麓書社1989年,第119—120頁。 
[4]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1980年,第239頁。 
[5]劉紹剛、鄭同修:《日照海曲漢墓出土遣策概述》,《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二輯,中西書局2013年,第207—208頁。 
[6]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第3070—3071頁。 
[7]許慎撰,徐鉉校定:《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1963年,第274、170頁。 
[8]許慎撰,徐鉉校定:《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1963年,第273頁。 
[9]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49頁。 
[10]許慎撰,徐鉉校定:《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1963年,第291頁。 
[11]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4年,第3758頁。 
[12]史游撰:《急就篇》,岳麓書社1989年,第142頁。 
[13]班固,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第1149頁。 
[14]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1958年,第878頁。 
[15]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中華書局1959年,第857頁。 
[16]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95 MN1號墓地M8發掘簡報》,《文物》2000年第1期。 
[17]房玄齡等撰:《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第1232—1233頁。 
[18]劉義慶著,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周祖謨、余淑宜、周士琦整理:《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第415頁。 
[19]萧统编,李善、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選》,中華書局1987年,第96頁。 
[20]史游:《急就篇》,岳麓書社1989年,第144頁。 
[21]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4年,第2563、2565頁。 
[22]史游撰:《急就篇》,岳麓書社1989年,第143—144頁。 
[23]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1980年,第352頁。 
[24]許慎撰,徐鉉校定:《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1963年,第273頁。 
[25]史游撰:《急就篇》,岳麓書社1989年,第122—123頁。 
[26]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4年,第2176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里耶秦簡(壹)》簡8-771所見“秏”字

      《里耶秦簡(壹)》簡8-771載: 凡一石一斗。AⅠ 呂柏取五斗一參。AⅡ 秏二參。AⅢ 賣二斗取美錢丗,賣三斗。BⅠ 柏已取廿......

    03-08    来源:未知

    分享
  • 盗墓贼早年贩卖战国帛书,出于愧疚金盆

      在中国古代,人死后下葬一定是有陪葬品的,穷人可能就是些简单的衣服首饰,可是对于有钱人,那就不一样了,里面的陪葬......

    01-29    来源:未知

    分享
  • 試說《清華簡八·心是謂中》的兩個比喻

      新刊布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中收錄了七篇子類文獻,其中的《心是謂中》主要闡述了心在身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心......

    03-08    来源:未知

    分享
  • 《居延新簡》綴合

      □□□□□□年正月辛卯甲渠 EPT43:135 訾家宜眾里郭〼 EPT43:152 [1] 筆者把兩簡拼合後,截取碴口部分圖版如下: 兩簡出土......

    03-08    来源:未知

    分享
  • 清華藏八《邦家處位》章句一則

      清華藏八《邦家處位》簡2-3: (吏)人甬(用) (倚)典政,還(旋)內(入)它政、 (弊)政、 (猛)政。 [1] (吏)人......

    03-08    来源:未知

    分享
  • 竹書《莊王既成》與《邦家處位》對讀

      上博藏六《莊王既成》四與五之閒一直不知所云,清華藏八《邦家處位》 很難索解,謹以二篇對讀,試說如下。 (莊)王既......

    03-08    来源:未知

    分享
  • 《居延新簡》綴合

      〼書曰郡縣鄉聚移徙吏員戶〼 EPT40:46 〼計簿文書諸事 □〼 EPT40:59 [1] 筆者把兩簡拼合後,截取碴口部分圖版如下: 兩簡出......

    03-08    来源:未知

    分享
  • 清華藏八《邦家處位》章句

      或信能攷 (守),道 (微)甬(用)亞(惡),人而曰善;或忍(恩) (寵)不 (顯), 䚽(耗)無 (屚),亓(其)......

    03-08    来源:未知

    分享
  • 道德经被篡改了2000年,挖出来的才是真经

      第一句就被篡改了: 1. 传世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 帛书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原来......

    12-27    来源:未知

    分享
  • 香港中文大学藏汉简日书“帝篇”补释

      原文载于《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四辑,2018年。......

    07-20    来源:未知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