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漆器、木竹器、琉璃和丝织工艺

小编今天带大家畅游历史的海洋,探索过往的事件奥妙噢!我国漆器生产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漆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漆器化遗址。湖南在春秋晚期的楚墓中开始出土漆器,在战国时期的楚墓中更有大量漆器出土,反映当时湖南漆器的生产技术已获得迅速发展。湖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漆器,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在长沙。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长沙共出土漆器843件。其中,髹漆木器416件,包括漆耳杯、漆樽、漆卮、漆盒、漆奁、漆盘、漆豆、漆虎子、漆几、漆案、漆鹿和镇墓兽,还有虎座凤鸟架鼓、漆鼓、漆鼓槌、瑟、弓、盾鞘、矢箙等。

1971年清理的长沙浏城桥1号楚墓,是一座较大尚完整的楚墓,随葬器物共262件,其中漆木器有60余件,如漆几、漆木案、镇墓兽、漆绘木鹿、漆棒、木器盖以及髹漆的车马器车伞盖、车辕和兵器箭杆、藤柄、积竹柄、漆剑椟等等。1980年清理的长沙市五里牌战国木椁墓,出土的漆木器共1件,其中有剑鞘、木琴、漆奁盒、羽觞、漆虎子、木桶、漆卮、木梳、篦、木器座和木架座。

《求当·5克)从长沙出土的漆木器看,品种很多,应用十分广泛,制作也相当讲究。花纹精美,胎质较轻薄,往往还增加了金属制的耳、钮、足。主要是木胎,有少数为竹胎、皮胎,还有夹苎胎。木胎大多用整木雕成器型,也有用薄板胎卷成圆筒形,再与底板斗合成较轻巧的器物。髹漆一般是黑地绘花。常见的色彩有朱、黄、金、白等色,对比强烈。纹饰以龙、凤、云纹、几何纹为主,也有花瓣纹、菱形纹等。狩猎纹漆奁上的狩猎图,画得特别生动逼真,反映了战国时期湖南长沙地区的漆器工艺水平是相当高的。长沙杨家湾所出土的羽觞上有圆形戳印,沙湖桥19号墓出土的一件羽觞底部有漆书“某里某”,可能是规模较大的私营作坊的产品。

近十余年来,在湖南其他地区的楚墓中又陆续出土了不少漆器。例如:益阳羊舞岭一座战国楚墓,出土漆木器10余件。其中有飞鸟、镇墓兽、俑、瑟、鼓、笙、梳、耳杯、剑鞘等。慈利县官地战国墓,出土漆木器共6件,计镇墓兽1件,漆鞘2件,剑椟1件,木壁2件。临澧九里23座楚墓,共出土漆木器60余件,其中有镇墓兽4件,虎座1件,木俑15件,漆耳杯10件,漆案1件,漆盒1件,漆奁(已残缺)、漆几1件,漆瑟1件,篦、梳、笙各1件,弓2件,漆甲1件,漆盾牌把手1件,木壁2件,器座10件,矢箙1件,残木器残戈柄、伞柄、车辕等。

所出土的漆耳杯,厚木胎,器型椭圆,方耳、深腹、平底,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口沿内外及耳部外表施彩绘,双耳均绘黄色斑虎,作回首张口状,生动逼真。口沿内外绘长卷叶纹,也有绘菱形纹和卷云纹,双耳绘红色草叶纹和凤嘴纹。漆案,长方形,浅盘,盘下四角置四个铜蹄足,盘四角套有四个铜拐角以加固,通体髹黑漆用黄色、红色和棕黄色彩绘凤鸟纹、菱形纹、弦纹、卷叶纹等图案。从工艺水平看,湖南其他地区所出土的这些漆木器,也都是比较高的。

湖南楚墓除漆器外,还出土大量未髹漆的木器。其工艺水平也较高。据《长沙楚墓》统计,在73座楚墓中,共出土未髹漆木器428件。按用途可分为:木钫(4件)。为两块三角形木板拼合而成,形制具有铜钫的风格。钫旁有木雕“S”形木块,可能是钫盖上的钮饰。木俎(7件)。其中6件,俎面作长方形,两头薄,微向上翅,下有4个圆形柱状足,2个为透榫,2个为半透榫,装于俎面。另外1件,形体较大,长方形俎面,两端竖立两块木板,上端似“山”字形,两端有长方形榫眼,可能是湖南文化史

木梳(34件)。出于31座墓中,保存较好的5件,为木胎,呈长方形,上用来安装俎足。窄下宽,上弧形,下方形,梳齿10~30根不等。木篦(22件)。出土于21座墓中,保存较好的有16件,木胎,呈长方形,上窄下宽,上为弧形,下呈方形,篦齿少者25根多者达90根,基本上为素面。木簪(4件)。木质,末端髹黑漆,为刀柄形,出土时有3件与木梳、木篦同置于奁盒内。另一根置放在死者的头部。

木俑(210件)。多数作站立状,少数为盘坐的坐俑。一般整体圆雕,也有头、手、足分开,雕刻后再拼合而成。少数坐俑有彩绘一部分雕刻非常精致,分雕刻很简练。立俑又可分为不同式样,其中10余件,脸形为平头圆脸或瓜子脸,有的眉眼头发雕成后再加以墨绘,身躯为长衫落地的圆筒形,有的有彩绘,有的露手、露足,足呈靴形。一般分开雕刻后拼合而成。这部分俑,雕刻非常精细,男女尚能分别。瓜子脸形的,均加彩绘,衣饰极为清晰,斜领大袖,衣长盖脚,其上彩绘纹样。坐俑,一般为女跽坐俑,手、足分开雕刻后再拼合而成,面型近似三角形即瓜子脸。依据共同出土的木槌、竹管、圆形木器观察,一部分可能是乐俑,有吹笛俑、鼓瑟俑、击鼓俑。还有一部分木俑,同时出土各种铲形、勺形等明器,可能是司厨俑。

此外,还出土有木剑、木剑椟、木竽、木虎座、木戈、木斧、木锸、木盾和执手、木鸟、木方盒、木钉等,品种和式样很多,部分可能为随葬的明器,也有实用器具。这都反映出,当时湖南长沙地区的木器制作工艺发达。竹器。长沙楚墓,共出土172件。其中,髹漆竹器15件。漆竹弓,10件。由三块竹片叠合而成。先用两块竹片以较薄的两端上下相叠,再在相叠处加上一块竹片,然后用丝线缠紧,髹黑漆或红漆。弓长125130厘米、弓中部宽2.7厘米、厚2厘米。

漆竹矢箙,1件。内有完整的箭8支。矢箙由两块半边竹块合成,全身系黑漆,绘红色几何云纹,并有少量黄色勾云纹等点缀,色彩鲜艳美观。两端有2~3个小穿孔,孔间相距40厘米。这些穿孔应是用以穿绳作背负用的。矢箙两端无挡板,可能就是用绳子把箭夹住。断面作圆形。长81厘米、径3.3~3.4厘米。此外还有漆竹签残件等未髹漆竹器157件,种类有竹笥、竹筅、竹席、竹管等。

竹笥,15件,大多腐烂,基本形制相同。长方盒形,由盖、器合成,盖顶四周及口沿、器底四周、器身口沿及器皿角都用青篾夹住,再用细篾缠紧。其编织方法有人字纹和回纹两种。出土时筐内放有天平、砝码、木梳、木篦、竹片、木柄铁削、毛笔、小竹筒、圆形陶柄等物。竹席,24件,均已残破,可辨别的仅7件。分人字纹和方格纹两式。人字纹纵横相间,形成条状花纹。人字纹纹理较粗,宽竹1厘米,一面经过刮削,篾席由两层垒成。其中1件,长16厘米、宽7厘米。另有1件为方格纹,细篾。残长39厘米、宽38厘米。竹筅,2件,圆形,先用宽篾郁围,后用细篾人字纹编织。此外,还有竹片、竹丝、竹发簪等。

湖南其他地区也有大批战国时代的竹木器出土如临澧九里楚墓出土有木案、木几、木俑、木梳、木篦、木弓、木璧、木器座等;桃源县三元村战国楚墓出土有木梳、木篦、木俑、木盾牌,以及彩绘木器残片、木器残件;常德德山楚墓出土了双虎头船形木琴、木梳、木篦、木杆、木鼓及棒等,还有3件用细篾织成的呈人字花纹的竹筐;汉寿朱木山战国墓群,出土了木鼓、木琴、木剑匣、木梳、彩绘木俑、鸟形鼓架、棺内托置尸体的“笭床”,以及竹制毛笔、竹帘等慈利官地战国墓,出土了木镇墓兽、木剑椟、木璧,以及人字形花纹的竹席等。从考古材料看,战国时期湖南的竹木器生产已相当普遍,使用范围很广,日常用品、兵器、乐器、装饰品等种类繁多,制作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九连墩楚墓出土一件龙衔蛇漆器

      古代陵墓的随葬品,除了青铜器和玉器之外,还有一类常见的是漆木器。因为这类材料较易腐蚀,所以能保存下来的,也都弥......

    12-07    来源:未知

    分享
  • 晚清漆器镶嵌螺钿食盒

      晚清 漆器镶嵌螺钿食盒、工艺复杂细腻、纹饰精美,做工细致,一共三层、镶嵌精美、尺寸:高20.5cm、径14cm,全品相!(物......

    12-07    来源:未知

    分享
  • 楚漆器、木竹器、琉璃和丝织工艺

      小编今天带大家畅游历史的海洋,探索过往的事件奥妙噢!我国漆器生产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漆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

    12-07    来源:未知

    分享
  • 中国漆器,东方之美!

      如果说瓷器 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温润大气; 玉器 代表着中国人气质的典雅高贵; 那么漆器,应该是代表着中华文化 低调涵养......

    12-07    来源:未知

    分享
  • 天然大漆不等于油漆

      据媒体报道,11月6日在伦敦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日本漆器圣龛最终以237500英镑的高价成交,成为本次拍卖会上的一匹黑马,......

    12-07    来源:未知

    分享
  • 漆器,千文万华出中国

      【艺境观象】 提起漆器,很多人会联想到日本,联想到精致的莳绘工艺。殊不知,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

    12-07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