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公盨”是保利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李学勤苦心研究十几年的一件青铜重器。
自2002年遂公盨入藏保利艺术博物馆李学勤最早鉴定,至2003年1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发表“李学勤:遂公盨与大禹治水传说”http://www.xinfajia.net/1245.html,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2006年11月27日播出“李学勤:破译遂公盨”,http://news.cctv.com/society/20061127/104411.shtml,2011年《国宝档案》制作“遂公盨”专题http://tv.cntv.cn/video/C27011/bb454f0126584b4ab46b6a8624dbad04 。因为“遂公盨”有关于大禹治水的铭文,所以一直被学术各界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李学勤十多年来在“遂公盨”研究上动足了脑筋费劲了心机,使遂公盨一度成为国宝级文物。
近日赏读李学勤与学术各界关于“遂公盨”青铜铭文释读及相关研究,发现“遂公盨”的很多释读与“遂公盨”铭文文字严重不符,连“遂公盨”器名中最关键的“遂”字都是错的后大为震惊继而对遂公盨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研究。
参看:2006年李学勤破译的遂公盨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迺差地设征,降民监德,迺自作配乡民,成父毋。生我王作臣,厥沫唯德,民好明德,寡顾在天下。用厥邵好,益于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无,心好德,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研究发现,李学勤所释读的10行97字,实为每行10字共100字。其中第十行第一字后有一个笔画模糊似圆圈内有点的“日”字外,第三字右下有一个明显的圆点,应是重文符号。发现李学勤说是98字所破译的只有97字且有23字与铭文文字不符错误。因李学勤所释铭文文字存在错误,所以造成断句也明显与“遂公盨”铭文内容不符。
经过逐字逐句一笔一画的反复核查甄别研究,2018年5月4日终于全文重新破译“遂公盨”铭文,并据新破译内容推敲重新断句,使铭文内容细节详实叙事条理清晰语句通畅与大禹治水历史相符,获得“遂公盨”面世十五年来重大进展。
卧马先生破译“遂公盨”铭文:天命禹,敷土隓山壑川。迺癸亥起征,降民监德。迺自作配乡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人既,唯德民好。明德,憂在天下用,人邵好益庚。懿德,康亡不懋,老友盓,明经齐好,祀无愧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敌用老,神复用拯,禄永御于谧燹。公曰:民日唯,唯克用,兹德亡诲。
2006年李学勤破译“遂公盨”与2018卧马先生破译“遂公盨”铭文对比图
图中破译“遂公盨”铭文,均有与甲骨文金文篆书等汉字传承的文字依据。
先说“遂公盨”器名是根据李学勤所释铭文第九行第八字“遂(燧)”而命名的“遂”字。
煫鐩鐆仔细对比汉字的“遂”或“燧”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及演变,均与“遂公盨”铭文笔画差距非常大,没有释为“遂”或“燧”的确切文字依据。
研究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兵燹烽燹的“燹xin”字。发现“燹”字金文篆书笔画结构完全与“遂公盨”铭文笔画惊人吻合外“燹”字演变传承证据链完整。从文字证据上说,铭文第九行第八字当释为“燹”字无疑。
既然“遂公盨”中没有“遂”或“燧”的文字依据,那由李学勤所释所命名的“遂公盨”自然不能叫“遂公盨”外,也与周武王封舜的后裔于遂,今山东省宁阳肥城一带所建之国是鲁国的附庸国,春秋时为齐所灭的“遂国”扯不上关系。至于此盨具体当叫什么名字为好,有待进一步研究论定。
破译的“遂公盨”第二行前四字为“癸亥起征”,“癸亥”二字铭文笔画清晰准确与“癸亥”金文篆书相符。铭文“癸亥”无疑是天干纪年的“癸亥年”。“起征”二字一目了然字意也清楚明白,与癸亥组合记载了大禹从癸亥年开始的治水征程。
因为历史上并没有关于“大禹治水”始于何年的确切历史记载。“癸亥起征”的“癸亥”,不仅为“大禹治水”起始之年提供了准确的文字证据,也是论定大禹建立夏王朝的关键文字证据。
关于“癸亥”,《尚书 • 益稷》载“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记载了大禹在若水初创为王时,在涂山娶涂山氏第四年的辛、壬、癸、甲年时,夏启呱呱坠地,大禹为了治水没有回家看儿子,怕荒废耽误,敷土治水工程。
“遂公盨”铭文的“癸亥起征”的“癸亥”明确了大禹治水起于癸亥年。“遂公盨”的癸亥年年份与《尚书 • 益稷》记载的辛、壬、癸、甲年份吻合。
“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将夏朝的开始年代推到约公元前2070年左右。公元前2070年,岁次辛卯是兔年。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一个循环第28年称的“辛卯年”顺次中无亥,与《尚书 • 益稷》记载的辛、壬、癸、甲的亥年不合?
按照“遂公盨”的“癸亥年”大禹治水向前推是辛酉、壬戌、癸亥、甲子,癸亥前两年是“辛酉年”与《书 • 益稷》“予创若时,娶于塗山,辛壬癸甲”年份对应的是“辛酉年”。按天干纪年60年一甲子推算,辛卯年与辛酉年错了三十年。如果“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夏朝开始年代推到约公元前2070年左右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按照“遂公盨”的“癸亥年”记载当向前推一甲子是公元前2100年,向后推一甲子是公元前2040年则更为准确。夏朝建立年份有待进一步考证。
2018年卧马先生破译“遂公盨”铭文大意是:把帝位禅让给大禹的天帝虞舜,命大禹合理划分天下的疆土,隓山壑川劈开阻挡洪水的山疏通沟壑山川,治理长年泛滥的水患。大禹得令从癸亥年开始,率领民众开启了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治水征程。为了使治水工程顺利进行,大禹降旨令下黎民百姓共同监督大禹治国治水的道德行为。为解决治水时烧水做饭等必须的生活问题,大禹下令制作了大量带有道德规范铭文的青铜盨,配发给参与治水的乡民,青铜盨成为治水大军中父母大众煮熟食物主要生活用具。
大禹王作好盨后,无论大臣还是贫民军民人等人人都能享用,这样的美德为民众称赞。明君之德,在于憂天下人之忧之需之用,人们获得器物后也更加珍爱。懿德使人安康,没有人不为之鼓舞和勉励。作为盂的老朋友,光明正大的经营治理整齐美好,用于祭祀无愧于心。好德,婚姻嫁娶婚媾之事亦唯她是用,协助人们征服自然灾害等天敌可以一直用到老。于神,也是常用它来沟通天地神灵拯救大众。于俸禄,它能一直默默的永远听从主人的御用,任凭焚烧火燹。公曰:人们日复一日的烧火做饭唯它是用,一直使用到治水大军征服自然治水胜利的之时,这样的美德,不能忘了教诲后人世代传扬。
关于“公曰”某公之外,“公”字当然也可以“公众”之意可以理解为“大家都说”?需要深入探究。
释读完“遂公盨”,不禁联想起于谦“石灰吟”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和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悯农诗句。
认真研究仔细品读“遂公盨”铭文,发现“遂公盨”铭文颂扬“大禹治水”治国忧民治水之功和美德之外,还是一篇赞颂“青铜之盨”的“盨颂”佳作。发现“遂公盨”,当是“大禹治水”时专门铸造配发给治水大军的青铜盨,是保障大禹治水取得最终胜利的治水利器,值得史学家认真研究和好好珍藏。
因为“遂公盨”文字较多,需要勘误矫正的错误很多,敬请关注后续的相关研究和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