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器,即六玉,古代祭祀时所用的六种玉石。《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 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里是六种玉石,除其中苍璧外,其余为五玉,也称“五瑞”,用来祭祀五人帝及五人神,配以五方之色。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半圭为璋。”这说明玉璋的形状和玉圭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玉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通常分为体和柄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
历史演变
玉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早出现于山东龙山文化的司马台遗址,该遗址分别出土过3件玉璋,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玉璋。
玉璋盛行于夏和商代。西周的玉璋极为少见,其器身窄长,尺寸较小。中略内凹,三角形端刃一尖长,一尖短,长方柄,扉牙之间饰以平行阴线。春秋玉璋形状较多,或呈扁平条形,素面无纹;或端刃内此作弧形;或首端呈斜角;或上、下端皆微作斜角,身两侧一边微弧,一边似斜刃。战国以后,出土玉璋几乎不见。
种类及用途
其种类据《周礼》记载有: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5种。从出土器物上刻画的纹饰来看,玉璋除被古人用作礼器外,还有许多其它用途。目前被学者归纳为三类:第一类赤璋,用于礼南方之神朱雀;第二类大璋、中璋、边璋,用于天子巡守时祭山;第三类牙璋,作符节器用。
而关于玉璋的第二类用途,《周礼·考工记》中还可以找到更详尽的解释:天子巡守祭山时,大山川用大璋,中山川用中璋,小山川用边璋。所祭的如果是山,礼毕就将玉璋埋在地下,如果是川,礼毕就将璋投到河里。
下面我们离看看各个历史时期出土的玉璋:
二里头文化出土玉璋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五区3号墓出土
牙璋。长54、最宽14.4、厚0.8厘米。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涂朱玉璋
玉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起源于海岱地区的玉礼器,为中原地区所吸收,在二里头时代更成为二里头文化对外传播的标志性器物之一。二里头文化玉璋的器形和纹饰趋于复杂,一般有多组扉齿,刻有细线纹。这件玉璋形体甚大,表面涂有象征朱砂,有着浓厚的宗教意味。
1974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牙璋。长49.8、宽5.9厘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龙山文化出土玉璋
现藏上海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属玉制礼器。长24.6厘米,宽5.8厘米,厚0.5厘米,孔径0.8厘米。玉色青黑,内布满杂乱的灰绿色枝条状纹,边缘薄处显露茶绿色。器身扁平长方形。上部略大,通体打磨光滑平整,制作较为精细,玉材开料的技术已基本掌握。
龙山文化出土玉璋
齐家文化出土玉璋
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品
三星堆文化出土玉璋
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牙璋及青铜持璋小人像
玉璋 三星堆文化
长28.2、射宽6.2、邸长5.9、宽4.5、厚0.7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碧玉质,灰绿色,局部呈薄雾状黑色,上有鱼鳞片状纹理。器呈长条形,两面扁平,两侧较直,射部较短,由后向前逐渐宽出,前端成叉形刃,叉口浅。射部两侧上、下组均有向内勾卷的云雷纹齿饰,中间为三齿。在两侧齿饰之间有一圆穿。
金沙遗址出土玉璋
夏代出土玉璋
1981 年新郑市望京楼新村商代遗址出土
长39.2、宽10.2 厘米。夏代遗物。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馆藏夏代玉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这件石璋通体磨光。柄与器身一侧各钻一圆孔,器身一侧的圆孔嵌一绿松石片。双面磨刃,凹刃,两阑均出扉牙。
石卯文化出土玉璋
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商周时期出土玉璋
玉牙璋(商代中期)
玉璋(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玉璋
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玉璋
通长33.3厘米,器身最宽处14.9厘米,柄部长1.3~4.4厘米,宽11.6厘米,厚0.7厘米。其形状类似古代的石铲,很可能是由古代的农具演化而来。该玉璋出土时器身有四道裂纹线,背面保留有朱砂和丝织物痕迹。青玉质,质细微透,深豆青色,大部受沁呈黄褐色或黄白色。璋的上端为弧形双面刃,两侧较薄且有刃部,下端近柄部有一圆孔,短柄的一角被削成斜边。正背面纹样相同,上部饰人面纹,长发飘逸,发丝细密,横臣字目,眼角带勾,高鼻,云纹大耳;下部饰双龙纹,臣字眼,眼角带勾;刃部一周饰简易C形窃曲纹。此璋是虢国墓地出土形体最大的一件玉璋,从这件玉璋的尺寸判断,它应属于大璋,是天子祭祀山川时的圣物,这和《周礼》记载的大璋用途相符。这件玉璋的材质、造型和雕刻工艺堪称是周代玉器中的精品,它出土于虢国墓地虢仲墓中,应该是虢仲生前周天子赏赐给他的礼物,死后当作随葬品放于墓中。
虢国墓地孟姞墓出土凤鸟纹玉璋
高6.7厘米,宽1.7~3.2厘米,厚0.3厘米。青玉质,质细密微透,冰青色,大部分受沁呈灰白色或黄褐色。扁平条状,顶部略宽,底部稍斜收,周边多“鉏牙之饰”。正背面所饰纹样相同,皆饰龙凤合纹,上为一凤,高冠,勾喙,圆目,长尾上卷;下为一简化龙,椭圆睛,曲体卷尾。这种玉璋的形制较小,应是墓主生前“受夫人之聘璋”的玉璋,死后葬于墓中作敛尸之用。
虢国墓地虢季墓青玉璋
长13.2厘米,上底宽2.5厘米,下底宽5.2厘米,厚0.4厘米。此器全部受沁呈灰白色,质较细,微透明,大致如等腰梯形,周边刻有牙形饰。正背面各饰一组人凤合纹,凤鸟在上,回首垂冠,尾羽向上巻过头顶后复下垂于胸前,利爪附着于人形头顶。人形屈身蹲坐,长发飘逸,横臣字目,右侧鼻部外伸高扬,左侧有耳,耳轮下端向外出一锐角。梯形上边正中有一穿孔,当用以系绳佩戴。这件人凤合纹玉璋,周边刻有牙形饰。
虢国墓地虢季墓(M2001)外棺盖上的一件青玉璋
系用玉改制而成。长12.5厘米,下端宽3.6厘米,厚0.5厘米。此璋呈褐豆青色,上端为斜边,稍残且经打磨;下端基本平齐,近弧边;中部有一个穿孔。虽然我们不清楚改制的时间是在墓主人生前还是入葬之时,但“改制”二字足以证明墓主人对使用玉璋数量的重视。这些都说明玉璋既是古人祭天、拜日、祈年等的礼器,也是权力和尊贵社会地位的象征。
青玉璋,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周代,长27.9cm,宽3cm。
春秋战汉出土玉璋
1993年出土于河南省桐柏县月河墓
现藏于河南省南阳市考古研究所。该器物经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为透闪石质。玉器整体为黑色,体狭长扁平,器身一面微凹呈弧形,器身中部两侧略内收,单面刃,有单面钻孔,正反两面光素无纹,精工琢磨。
1993年出土于河南省桐柏县月河墓
现藏于河南省南阳市考古研究所。该器物经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为透闪石。玉璋为黑色沁色,形体规整,局部残缺,有沁色,体狭长扁平,单面刃,有一单面钻孔,正反两面光素无纹.。
秦代出土玉璋
长21.3厘米,宽6.6厘米,厚2.3厘米。1971年西安市未央区联志村出土。通体呈斜首扁平长方体,素面无纹。
01-28 来源:未知
12-08 来源:未知
12-08 来源:未知
07-17 来源:未知
07-12 来源:建筑文化师
12-08 来源:未知
07-22 来源:未知
12-07 来源:未知
01-25 来源:未知
06-20 来源:建筑文化师